description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的建設  > 主題教育 正文

【學史增信】理論學習文選特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 作者:
  • 攝影:
  • 發布時間:2021-05-07 08:26:17
  • 來源:

 

 理論學習文選特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2021年第2期總第62期

本期要目

1.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2. 百年黨史涵育文化自信

3. 堅定自信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4. 站在曆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5. 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式現代化(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專論)

6. 用大曆史觀深入學習黨史——關于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的四點思考

7. 人民日報評論員: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

8. 人民日報評論員: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黨委宣傳統戰部編2021年 4月

 

編者按:2021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對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主題編輯本期《理論學習文選特刊》,供大家參閱。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李克強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王岐山出席王滬甯主持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1日08:2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态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我們黨曆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确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的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我們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産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

 

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曆程中領會

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特别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曆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

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曆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确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黨要高度重視,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标準高質量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二是要樹立正确黨史觀。三是要切實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四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

 

本報北京2月20日電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20日上午在北京召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态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甯主持會議。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曆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确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的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曆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已經印發了《關于在全黨開

 

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對這項工作作出了部署,各級黨委(黨組)

要認真貫徹落實。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産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曆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特别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習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奮鬥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曆史大勢,正确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曆史機遇。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曆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赢得

 

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

勝。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曆史中獲得啟迪,從曆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要抓住建黨一百年這個重要節點,從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出發,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鬥争意識、豐富鬥争經驗、提升鬥争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黨的百年曆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曆史。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着眼于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習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赓續共産

 

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

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習近平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曆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确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習近平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黨要高度重視,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标準高質量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黨組)要承擔主體責任,主要領導同志要率先垂範,成立領導機構,切實把黨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實處。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要加強指導,省區市黨委和行業系統主管部門黨組(黨委)要加強對所屬地區、部門和單位的督導檢查。黨員、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二是要樹立正确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曆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确把握黨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确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三是要切實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

 

兩張皮。四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要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

明确學習要求、學習任務,推進内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衆、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别是影視作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注意為基層減負。

王滬甯在主持會議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對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為我們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黨委(黨組)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抓好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學習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員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黨員副主席,以及中央軍委委員出席會議。

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各省區市和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領導班子成員,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中管金融企業、中管企業、中管高校,軍隊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等參加會議。

 

百年黨史涵育文化自信

作者:唐珍名系湖南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5日11:10來源:湖南日報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對于近現代中國而言,這種文化自信源于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凝結着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承載着自強不息的革命傳統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旗幟,積澱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标識,成為激揚我們黨緻力中華民族千秋大業的複興偉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百年黨史注入了文化自信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以及自身建設的百年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曆史文化相結合,孕育形成了以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永葆初心的人民情懷、民族複興的責任擔當、求真務實的優良品質等為穩定内核的紅色基因。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曆史記憶,是百年黨史厚重之所在,更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百年來,中國共産黨讓紅色基因不斷在革命中淬煉、在建設中磨砺、在改革中檢驗、在新時代中傳承,鑄造了90多種具有豐富時代内涵和體現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編織

 

成了百年大黨的精神譜系,融入人民群衆日常生活、中華民族曆史血

脈、國家邁向強盛的偉大實踐,使其具有了超越時代的永恒意義和我們奔向未來的精神力量。重溫百年黨史,讓紅色血脈不中斷、紅色基因不改變,心中就會增添更多正能量,在堅定文化自信中繼往開來。

百年黨史标識了文化自信的價值追求。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團結鬥争的奮鬥史。百年前,圍繞如何救中國”“中國何處去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社會政治思潮激蕩、各種主義此起彼伏,在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之時,隻有中國共産黨,立足中國國情實際,堅持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動新文化運動後期轉向,高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旗幟,迎接俄國十月革命送來的馬克思主義,确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主動肩負起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曆史重任,奠定了堅持文化自信的價值底色。一百年來,為了更好踐行這一初心和使命,探尋适合走好社會主義道路的鞋子,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筚路藍縷的偉大創業。無論是站起來階段的曲折探索,還是富起來階段的風雨兼程,抑或是強起來階段的鼎故革新,民族複興的價值追求始終如一、不曾動搖。這恰是百年黨史的文化自信力量,作出推動偉大事業發展的曆史貢獻。

百年黨史堅守了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然而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陷入了積貧積弱、落後挨打的境地,使得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長期處于被動狀态。雖辛亥革命對民衆進行了思想啟蒙,給一部分中國人的精神

 

世界帶來影響,但在總體上不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中國共産黨用共産

主義思想重聚民心、用偉大革命精神重振民智、用社會主義文化重塑民魂,從根本上扭轉了國家、民族精神頹廢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才得到徹底解放、精神脊梁才得到自信挺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根本上奠定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基石,并引領中國人民走向精神自省、精神自立、精神自強的曆史新階段,展現出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志向高遠的精神追求,成為百年來中華民族走向複興的動力源泉。

 

堅定自信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作者:李志勇,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6日08:10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曆經千辛萬苦接力探索取得的,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針對國内外的一些輿論傾向和錯誤主張,黨的十八大強調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求全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強調總依據,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們要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強調總任務,是因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我們要緊緊扭住這個總任務,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幹下去。

黨的十八大深刻總結6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提出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曆史征程上怎樣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問題。這就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些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攬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站在曆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6日10:14來源:《求是》

站在曆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我們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曆史貢獻,科學概括曆史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号召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節點,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重溫這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對于我們用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确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勇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刻認識中國共産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曆史貢獻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綿延不絕的文明曆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進入近代以後,中國陷入内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曆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進行種種嘗試,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在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我們黨勇敢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團

 

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争,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為中

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曆史貢獻。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面對中國的特殊國情,面對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共産黨人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我們黨和人民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确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新中國成立後,黨帶領人民在迅速醫治戰争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

 

上,不失時機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

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中國這個占世界1/4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共産黨人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開始獨立探索适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不長的時間裡,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于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曆史變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

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曆史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深入把握中國共産黨偉大奮鬥曆程告訴我們的深刻啟示

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但曆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風雨才能看得更清楚。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闡明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提供的重要啟示。這當中,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是要做到三個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是正确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系。中國有了中國共産黨執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隻要我們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就不難發現,如果沒有中國共産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強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沒有中國共産黨,哪有社會主義中國?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哪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

 

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确的,

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曆史性課題。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是曆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100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曆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

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确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曆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應該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囵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不論過去、現在和将來,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把命運掌握

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長期堅持,決不動搖。

三、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回顧曆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曆史經驗、把握曆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個方面要求,内涵豐富、寓意深遠。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從黨的非凡曆程中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展

 

現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中國人民續寫更加輝煌的篇

章、創造更加偉大的奇迹。

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産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确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革命理想高于天。堅定理想信念,是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精神力量和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今天,對共産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依然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崇高信仰、堅定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自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不斷補足精神之,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标的清醒認識和執着追求,牢牢占據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做到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着幾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着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

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總結曆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個自信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辟未來的根本保證。要深刻認識四個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不斷增強曆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勇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迹。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推向前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曆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為實現這一目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并積極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形成并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曆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這标志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曆史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态勢,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現在,改革開放來到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把接續推進改革同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把推進改革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結合起來、把激發創新活力同凝聚奮進力量結合起來,推動改革在新發展階段打開新局面。

 

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衆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我們黨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争、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複興。曆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一個忘記來路的民族必定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一個忘記初心的政黨必定是沒有未來的政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永不脫離群衆,與群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鹹、無鹽同淡,不斷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使我們黨的根基永遠堅如磐石,凝聚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

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黨和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後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内國際兩個

大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持續發展和開放将為世界經濟複蘇和增長注入強大動能,中國将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人民将一如既往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

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着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着力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黨的百年曆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曆史。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民族複興夢想越接近,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黨的建設。要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着眼于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确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内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回顧走過的路,不忘來時的路,歸根結底是為了繼續走好前行的

路。立足我們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新征程,回顧黨走過的光輝曆程,就是為了把黨的曆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昂揚姿态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式現代化(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專論)

作者:秦宣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0日08:0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迹。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探索、接續奮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國共産黨于民族危難之際開啟中國現代化征程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在曆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近代以後,由于種種原因,中國陷入積貧積弱、内憂外患的境地,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也使中國人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落後狀況,從而開始尋求變革、謀求自強,探索現代化道路。

在那個西方列強侵略、戰亂不止、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的年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

 

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可歌可泣的鬥争。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但都沒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事實證明,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争,資産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國積貧積弱、内憂外患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其他各種主義也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命運問題,更談不上為中國現代化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為中華民族複興和中國實現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産黨就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走上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産黨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實現共産主義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為初心和使命,為索我理想之中華而矢志不渝,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前赴後繼、流血犧牲,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

 

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内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

命運,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共産黨人持續探索過程中

不同國家由于曆史文化、基本國情、曆史使命不同,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也會有所不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持續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迹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迹,并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向全黨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曆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鄧小平同志強調,能否實現現代化,決定着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條現代化道路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中國共産黨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這條現代化道路既符合中國實際、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又緊跟時代潮流、體現世界現代化規律和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并非一帆風順,但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幾代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從落後于時代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中國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中國從傳統農業大國發展為工業大國,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越來越大;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迹。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新發展階段的實際,更加具體地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

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實現這樣的現代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和追求、責任和擔當。實現這樣的現代化,必須有主心骨,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在當代中國,這個核心隻能是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産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曆史已經并将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民族複興必然是空想。因此,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國面臨的國内外環境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雖然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現代化建設所要完成的曆史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改革發展穩定中所面臨的矛盾、困難和風險仍然十分複雜,這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黨的建設還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要确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内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

 

為堅強領導核心,必須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自我

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需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認真總結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将其上升到理論高度,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寶庫;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建設,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和優勢。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節點,我們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确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用大曆史觀深入學習黨史

——關于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的四點思考

作者:王學斌江靜分别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北京市委辦公廳幹部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6日08:27來源:北京日報

本文語粹

所謂大曆史觀,簡言之,意味着我們要秉持一種整體化的文明思維與曆史意識,在回顧往昔、直面現在、開創未來的維度上,在立足中國、環顧世界、縱貫古今的視野中,考察和闡釋中國共産黨的發展進程。

隻有樹立縱深而廣闊的大曆史觀,才能在高質量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将這極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遠、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從靈魂深處明原理、增自信、崇大德、真力行,汲取百年偉大曆程中的豐厚營養。

在今年2月20日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通過學習教育,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就為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定下了主基調,提出了高質量的新要求:要用大曆史觀來系統學習百年大黨的奮鬥曆程、深入把握黨一步步創造輝煌的規律所在。

何謂大曆史觀

 

所謂大曆史觀,簡言之,意味着我們要秉持一種整體化的文明思維與曆史意識,在回顧往昔、直面現在、開創未來的維度上,在立足中國、環顧世界、縱貫古今的視野中,考察和闡釋中國共産黨的發展進程。具體到百年光輝曆程,我們必須将其置于悠長深厚的文明演進與思潮變遷的脈絡之中,從重溫信仰、把握大勢、堅定宗旨、應對挑戰、傳承精神、增強團結等多方面去追根溯源、綜合比較,才有可能從這一幅雄壯斑斓的百年畫卷中提煉出曆久彌新、值得資鑒的曆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由上可知,此基調極其重要,該要求非常之高,這與我們黨身處的曆史時刻密不可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此次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于此繼往開來、風雲變幻的曆史節點上,進行新一輪黨史學習教育,有四個方面需要着重把握。

不能僅就百年學黨史,應在更縱深的維度中把握黨的曆史地位

毫無疑問,中華民族是曆史的民族,恰如毛澤東同志的評價:曆來中國人沒有寫回憶錄的習慣,中國人喜歡寫曆史。先秦以來,曆代史乘不絕。尤其自西漢司馬遷編纂《史記》始,幾乎每個王朝定鼎中原後,都會修前朝之史。毛澤東同志曾講: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曆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曆史、研究曆史、借鑒曆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換言之,中國共産黨

 

一百載的奮鬥曆程,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都是深深

根植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赓續不辍的延長線上,是中國曆史大樹結出的碩果。因此,我們學習黨史,應當将一百年置于5000年的曆史進程中,置于180年擺脫屈辱、探尋光明的近代史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曆史淵源。把握好貫通古今的紐帶,才能更精準地掌握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演進軌迹和精神道統。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産黨人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學習黨史須将百年艱苦奮鬥與5000年的延續不絕融為一體,從更為宏觀的視野去考察中國共産黨同中國曆史和文化傳統的血脈關系,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地體悟這段話:解決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适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着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曆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更自覺地從中汲取可供新征程借鑒的核心文化基因和國家治理經驗,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曆史規律,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近代以來180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具有廣泛的現實基礎。深知近代的屈辱,才能更清醒地體悟中國共産黨人的百年不渝初心和曆史使命。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對于自己的曆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特别重要的是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和鴉片戰争以來的中國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衆所周知,一部近代史,其變遷趨勢就像一幅U字形圖,經曆了由沉淪上升

 

的浴火重生,自粵海炮響,林則徐的開眼看世界主張少人呼應,洋

務運動功敗垂成,戊戌變法百日而夭,辛亥革命果實被竊。曆史走到了1919年,中華民族的命運也跌至谷底,此時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共産黨自此孕育而生,近代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近代史如同昨天,堪稱是雄關漫道真如鐵,遭受苦難之重、付出犧牲之大,皆是世所罕見。立足今天,誠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道路選擇曆盡艱辛,成果取得來之不易。放眼明天,有道是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180年中華兒女們夢寐以求、矢志不渝的目标,隻有在回望這段屈辱與抗争的曆史中,我們才能愈發堅信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曆史的必然選擇,愈加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的不變道理,愈能在重溫初心、肩負使命中不斷接近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不能僅就中國學黨史,應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比較世界變局的趨向

習近平總書記常講: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此論斷觀照百年黨史,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無時無刻不是在風雲激蕩、變幻莫測的中外變局中攻堅克難、一路走來的。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倡導采用全面的曆史的方法來研究黨史,即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曆史條件下的曆史過程去研究。所謂古今就是曆史的發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正确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重大問題。在一百年的奮鬥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曆史大勢,正确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曆史機

 

遇。因此學習黨史,應從世界百年風雲激蕩與中國的因應和參與、波瀾

壯闊的500年世界社會主義進程與中國共産黨的位置與貢獻兩個視角來把握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中國是世界之中的中國,世界是中國在場的世界。衆所周知,中國在曆史上曾長期是世界經濟強國,甚至對外貿易在較長時段處于順差狀态。然而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在西方發生時,傳統中國的治理者沒有意識到這一深刻變革年代的降臨,于是最終緻使中國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境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這就是彼時的世界大勢。1921年中國共産黨順應時勢,應運而生,走在了時代前列,成為弄潮兒。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是順應世界大勢的産物。放眼當時之世界,社會主義蘇聯發展壯大,東歐成為社會主義的天下,亞非拉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正所謂東風壓倒西風。新中國恰是沐浴在這和煦東風之中,也借此東風站穩腳跟。1978年改革開放也是世界大勢催生之結果。鄧小平同志曾講:根據對世界大勢的這些分析,以及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分析,我們改變了原來認為戰争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由于我們黨正确研判了世界大勢,确立了和平和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遂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40多年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

雖然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中國共産黨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這勢必要求黨員幹部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可見為了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曆史特别是黨史中獲得啟迪,從曆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

與此同時,百年黨史又與500年世界社會主義進程同頻共振。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曆史發展的産物,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美好的社會理想,為人類開辟了嶄新的發展道路。以1516年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出版為标志,世界社會主義已走過500年的求索曆程。風風雨雨來時路。站在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源頭舉目眺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軌迹,無疑于拓展視野中厘清和深化了對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理解和把握。我們有理由自豪: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曆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不能僅就曆史學黨史,應在更多元的學科中探尋黨的成功密碼

百年黨史所蘊含的又不單是時空交織的曆史畫卷,其中所涵括的道路探索、理論精髓、制度優勢、發展模式等,皆需要我們通過衆多學科的合力,方能讀懂并解釋。恰如毛澤東同志當年所建議的,政治局委

 

員要懂得一點曆史,不僅中國史、世界史,分門别類的政治史、經濟

史、小說史也要懂一點。從烏龜殼到共産黨這一段曆史應該總結

毛澤東同志在1942年所做題為《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報告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曆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我們黨曆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其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獨特作用,從而為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事業和紅色基因傳承提供了極其豐厚的曆史支撐和源源不竭的精神資源。

黨史不僅是最好的教科書,更是一部百科全書。其所承載的内容,正是千千萬萬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精神和集體智慧。基于此,我們理應深入曆史的情境與語境之中,細細品味原著原文,力求以多學科的視角深刻領會中國共産黨成功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從而堅定四個自信,自覺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等角度真正從黨的百年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不能關起門來學黨史,應在更豐富的形式中體驗黨史的魅力

百年黨史,猶如一泓清水,綿延不絕,彙流成海;恰似一棵山松,挺拔屹立,雪後長青。可以說,這是鮮活的百年曆程,也是磅礴的不朽篇章。因此,于日常黨史學習教育中,不妨試着暫離書本,走出課堂,在多種形式的體驗式、沉浸式、案例式學習中親臨現場、體悟曆史,最終實現以黨史觸及靈魂,以黨史浸潤人心,以黨史強基賦能的效果。

中國革命曆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南湖紅船,令人知筚路藍縷之艱辛,堅守初心之可貴;井岡山上的革命活動,令人曉走向農村之正确,星火燎原之不易;寶塔山下的豐富實踐,令人歎萬裡長征之奇迹,窯洞

 

歲月之偉大;西柏坡鎮,令人明勝利前夕之時局,兩個務必之要

義。這種現場體驗式的黨史學習,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文藝形态,催生新的文藝類型的時代,我們更應當借助多種藝術形式講好百年大黨的故事,比如熱播的《覺醒年代》産生了破圈現象,無數的青少年觀衆看後大呼舍不得快進一秒鐘”“為什麼我看的時候總是滿含熱淚,這說明蘊含中國精神、革命文化的好作品總能震撼人心、直擊靈魂,使人熱血沸騰、為中國共産黨深感自豪。所以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别是影視作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隻有樹立縱深而廣闊的大曆史觀,才能在高質量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将這極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遠、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從靈魂深處明原理、增自信、崇大德、真力行,汲取百年偉大曆程中的豐厚營養。

 

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3日16:4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遇到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曆史中獲得啟迪,從曆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

百年風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一百年來,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驚濤駭浪,我們黨都始終把握曆史主動、錨定奮鬥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堅定前行。在百年接續奮鬥中,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黨的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我們黨在曆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積累下來的,飽含着成敗和得失,凝結着鮮血和汗水,充滿着智慧和勇毅。當年,毛澤東同志總結革命鬥争經驗,把統一戰線、武裝鬥争、黨的建設概括為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為我們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依然發

 

揮着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

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必須把黨的曆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曆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順利開啟,同時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着許多難關和挑戰。這些風險挑戰,既有國内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回首百年征程,我們黨是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的政黨,黨的事業總是在戰勝各種困難挑戰中前進的。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會議上專門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擺在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建黨一百年這個重要節點,從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出發,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鬥争意識、豐富鬥争經驗、提升鬥争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

 

黨的百年曆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回顧黨的曆史,我們黨總是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于推動自我革命,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敢于正視問題、克服缺點,勇于刮骨療毒、去腐生肌。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這樣做,才能夠在危難之際絕處逢生、失誤之後撥亂反正,成為永遠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當年,延安整風使全黨端正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破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明确了繼續前行的努力方向,對奪取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勝利産生了巨大推動作用。許多民主人士由衷感歎:中國的希望在延安。要通過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着眼于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确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内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學習曆史,要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讓我們在複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鬥争面前不退縮。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以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始終堅守革命理想,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加強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曆史經驗。要

 

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曆程、曆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産

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認清形勢,把握規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我們就能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隻有與曆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來。以史為鏡、以史明志,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我們一定能在亂雲飛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砺膽識,風雨無阻、堅毅前行,一鼓作氣、繼續奮鬥,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曆史偉業。

 

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論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4日10:58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财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教育引導全黨自覺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昂揚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鬥争、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在井岡山上,堅定的共産黨人高擎火炬前行,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決然團結戰鬥在井岡山紅旗下,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衆求勝利;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迹;在寶塔山下,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産黨人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推動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

曆史性轉折……回望曆史,我們黨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着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

精神的偉力,總能帶來心靈的震撼。1936年和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兩次采訪延安和陝北革命根據地,感受到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有一種獨特的力量,盛贊這種精神、力量、熱情是人類曆史豐富燦爛的精華,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革命精神伴随共産黨人的奮鬥征程,在時間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長河。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發揚鬥争精神、推動偉大實踐,在各個曆史時期淬煉鍛造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形成了彰顯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譜系。這一系列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曆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着中國共産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這一系列偉大精神,蘊含着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精神密碼,過去是、現在是、将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财富,是全黨同志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黨性差距、校準前進方向的豐富源泉,是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紮實深入開展黨内集中教育,從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強調加強黨性修養,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

 

設擺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調保持鬥争精

,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穿越時空、薪火相傳,廣大黨員幹部思想受到洗禮、靈魂受到觸動。在實踐中,廣大黨員幹部政治品質和鬥争精神鬥争本領得到錘煉,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強大奮進力量。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們黨長期執政,黨員幹部中容易出現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是要充分發揮黨的曆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不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政治品格更加純粹、鬥争精神更加昂揚、奮鬥激情更加飽滿。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曆史交彙點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面臨着難得機遇,也面臨着嚴峻挑戰。要深刻懂得,在我們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多麼偉大、多麼不易!在這個關鍵當口,容不得任何停留、遲疑、觀望,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鼓作氣、繼續奮鬥。越是接近奮鬥目标、越是面對風險挑戰,就越要發揚将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發揚共産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勇前進。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全黨同志要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在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中,不斷書寫中國共産黨人新的精神史詩。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曆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一百年來,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燈,始終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蕩起矢志不渝、一往無前的偉大力量,推動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從一艘小小紅船成為領航中國行穩緻遠的巍巍巨輪。展望未來,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衆,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鬥志,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我們黨必将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